高考文言文虚词精讲精练三(含真题链接)

  高考进入倒计时,占比最多、提分最快无非这十八个虚词。赶紧在文言虚词解释上下点功夫,十八个必考的虚词每日一个,牢固记忆,掌握方法,总能如你所愿!

  十一、也

  语气词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和肯定。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因果句尾表示解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疑问句尾加强疑问语气。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4)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5)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十二、以

  1.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可译为“拿”“用"“凭借......身份”。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3)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于”“在”“从”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4)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2.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表示目的关系,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4)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5)表示修饰关系,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而”或不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

  3.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语气词句末句中语气词。

  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并序》)

  5.动词

  (1)译为“以为"“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译为“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6.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7.通假字同“已”。译为“已经”“停止”。

  ①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②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高考链接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上下乱而阴阳谬 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

  B.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 以此二子解沮齐众

  C.此礼义为业者也 国之所以存者

  D.人民为善 开不为上用之路

  答案:B

  A.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两个“以”均为动词,认为。C.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D.动词,变得;副词,被。故选B。

  2.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欲以伐四卿 以:凭借

  B.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 以:用

  C.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以:把、将

  D.子何以知之 以:依据

  答案:B项,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意思是“因为汾河可以灌头上”,以:因为。故选B。

  十三、因

  1.介词

  (1)根据,按照。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2)依靠,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3)趁,趁机。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4)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5)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2.连词

  (1)于是,就。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

  3.名词可译为“缘故”“理由”

  无因而至前也。(《狱中上梁王书》)

  3.动词

  (1)根据,按照。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因袭,沿袭。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高考链接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众贤辅国者既没 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

  B.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不敢窥兵于关中

  C.至始皇因四塞之固 不得不因势而为资

  D.自上为之 为之谋策者

  答案:C

  C.介词,依靠、凭借。A.代词,…的人/助同,表停顾。B介词,表被动/介词,向。D,动词,做/介词,给、替。

  十四、于

  1.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引出对象,可不译。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3)由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对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2.连词可译为“与"“和”。

  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链接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不属之豪绅 行一切之变

  B.是以天下奢侈 相沿以为常事矣

  C.则择便巧史书…者 则争尽力为善

  D.数十年于此矣 今日之变,有甚于此

  答案:C

  A代词,代指“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结构助词,的。句意:全部都归豪绅所有。/就变更各种旧有规制。B.介词,因为:介词,把。句意:因此,天下奢侈之风盛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举国都习以为常。C都是连词,就。句意:就选择精通掌故、长于为文。/就会人人争相尽力为善。D介词,到:介词,比。句意:到现在已经有数十年了。/当今的社会形势比汉武帝时期要严峻。故选C。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