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八法:结构、词性、语法等

  最近发现,有些高考的孩子依旧在基础实词的解释上丢分,故而今日再次总结文言文实词推断八法,同学们可根据自己情况酌情选择阅读,高二以下同学可以花点时间积累复习。

  文言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想准确解释一个实词,就要先了解该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再根据具体语境加以推断。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答文言实词词义推断题。

  1.课文联想推断法

  面对试卷上出现的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考生可以联想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确定试题中实词的含义。

  例: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李喜,人名)畏法而至耳。

  [分析]理解此句的关键是“见”字。我们可以联想到课文《孔雀东南飞》中的句子“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见,指代“我”),由此推断例句中的“见”指代“我”。例句句意为:您先父按礼来对待我,所以我能够按礼来决定进退;而您用法令来约束我,我害怕法令才来的啊。

  2.成语联想推断法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例: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分析]例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例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3.语言结构推断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分析]“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也同义,所以“以”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4.辨析词性推断法

  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再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含义。

  例: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分析]例句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5.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多由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们的词性,进而推知它们的意义。

  例:辨析下列句子中“信”字的用法和意义。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作状语,是副词,解释为“确实”。

  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作定语,是形容词,解释为“真实的”“诚实的”。

  ③信义著于四海

  ——作主语,是名词,解释为“信用”“信誉”。

  ④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作宾语,是名词,解释为“信使”“使者”。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作定语,是形容词,解释为“可靠的”。

  6.语境分析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指的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含义可以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

  例: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分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易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其实,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观点表述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言”为“叙述”之意;②句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

  7.邻字推断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义复词,一种是偏义复词。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偏义复词是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敞。

  [分析]“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8.读音推断法

  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其与本字的读音往往相同或相近,我们可以借助原文中通假字的读音,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它的本字,再用本字含义解释这个通假字。

  例:张良出,要项伯。

  [分析]“要”与“邀”同音,邀请项伯,通顺合理。

  高考真题链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耕战而贱儒生 贱:轻视

  B使礼义废,纲纪败 使:假如

  C.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 防:防备

  D.薄夫敦,鄙夫宽 敦:敦厚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必及韩、魏矣 难:难免

  B.而二子无喜志 志:心思

  C.智伯不悛 悛:悔改

  D晋绝不祀 绝:灭亡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无道之暴也 暴:短促

  B.所上者告讦也 讦:揭发

  C.道之以德教 道:引导

  D.祸几及身 几:大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