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初三班主任对本届一模的一些思考

  我想和大家聊聊一模以后到中考之间可以做些什么事情。虽然G大从统计学的角度讲一模之后是“临终关怀”,但在个体角度,的确有涨有跌,而我就想和大家聊聊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什么。

  这两天各区一模正热,那我们就从对这场考试本身的认知开始讲起。

  在前新政时代,很多头部高中会根据一模成绩来决定给哪些学生发放自招入场券,提前锁定一部分优秀生源。因此一模普遍难度大于中考,尤其是XH、YP、MH等卷王之区。其难度远大于中考,不然难以达到选拔尖子生的目的。

  不过这一切在新中考后意义大不如前。区属市重的自招名额仅为此前的1/3,导致各家高中主动出击的意愿大大降低,转而进入对重点初中重点生源的定向追踪。这让一模的“选拔”性质大幅降低。

  然而我们看到各区的一模难度并没有随之而降低。这里面有一部分的惯性使然,也有一部分或是为接下去预期中的中考提升灵活度做摸底。这几年大家从中考的出题方向上也能观察出来,技巧性少了,实用多了。

  中考的区分度低是很多升学家长长期诟病的事情。过往中考是有文件规定难度的,一般难中易的题目占比是1:1:8。然而近两年这个系数从文件中移除了,2023年中考我们实际的体感是1:2:7。

  中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难度系数不可能持续大幅提升。然而站在高中的角度,又的确希望把真正学力优秀的孩子选拔出来,而不是把“刷子”选拔出来。你们懂我在表达什么。

  因此目前比较确定的变通的提升区分度的方式,就是增加题目的灵活度。

  这次已经出卷的各区一模来看,PT的区分度最大。各区上述的提升灵活度的题目也比较多,这从自媒体上的各种吐槽里就可见一斑。

  这部分最后我想说,尽管题目趋势是朝向灵活度,朝向选拔真正的学力,各位学生还是需要一定水准的熟练度,毕竟考场上又快又稳的完成基础题,才是各位有时间和精力来应对“灵活题”的前提。

  YP区是比较早一模出分的区,各大自媒体铺天盖地的分数线,乱七八糟的分位,均分排名等像雪花片一样出现在家长的pyq里。

  G大前两天的文章讲了对于网传数据辨别真伪的一些想法,我这里再补充一点信息。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也好教育局也好,是绝对不可能将明确的排名位次等信息公开出来的。这里的公开并非指公开给家长,而是指学校。任课老师、初三年级组、学校教导处,甚至校长都没有官方渠道获得区排名信息。

  YP的一模严格到什么程度呢,本次参加阅卷的老师都没有下发纸质版答案,全程是听写评分标准,而且仅知道自己批改的那题的答案。

  然而搞笑的是,上午考试结束,下午各中心组成员还在赶去教育学院的时候,XHS和LB等自媒体上试卷连同“标准答案”都PO出来了。

  各位自行思考下这种标准答案有多少可信度。

  网络上被广为流传的排位,大多数根据一些学生的成绩,在一个样本不太全的情况下做的大致推测。就这样,都已经算是有良心的了,毕竟学生成绩是真实的,就看模型搭建的质量了。

  可是事实上,大部分的均分排位表,要么是高得离谱。高到前5%的分数可能在表中才勉强够得上渣渣市重!要么整体偏低得夸张感觉使把劲都能去冲一冲四校八大!这种利用信息差,吸睛引流,让整个区的家长为之传播的做法真是比比皆是。通过制造焦虑或者不切实际的幻想实现卖课、卖奖等等。各位家长的火眼金睛一定要擦亮了。

  回到YP的一模,我和该区多位一线初三学科教师交流后,明确了几个事情:各自学校自己学科的四分位任课老师是已知的。

  学生在区内的排名是肯定不公布,学科老师也确实不知道的。唯一能尝试了解的可能就是在校内的排名,以及学校学科和总分在区内的位置。这些信息也要考验下家长的社交资源或者验一验一些机构和自媒体到底是不是靠谱的试金石。

  至于均分四分位的情况,分管初三教学的中层最多只能知道自己学校前后一名的学校具体情况,能拿到全区的完整数据的人是不可能给机构的。

  本届一模另外一个看点,是民办摇一代的表现。这是本文想讨论的另一件事情。下面是YP一模中一门学科22年和23年(本届)公办、民办学校优秀率(90%正确率以上占比)的对比:

  

 

  G大在摇号初年(对,我也是G大的老粉了)曾经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说摇号前民办比公办的战斗力是9:1,那么摇号后可能会变成7:3。现在看来,这个预测一语中的,连比例都和实际情况相符。

  另外几门学科数据也基本呈现类似的情况。所以有诸多传言“甲类学校中看到了一些公办学校的身影”此言非虚。这些都得益于“摇号”政策。

  所以你说民办优势下降了伐,大幅下降。但你说优势还在伐,显然还在。其中固然有公办大量“拖尾巴”的考生的因素在,但这个观察依然站得住脚。

  此外整体的优秀率下降也是我们此前没有预料到的局面。考虑到上一届考生最重要的初二初三两年被疫情影响远大于这届,这种下降是有些令人意外的。这里面或许有头部学生从民办分散到各公办学校后,并没有被教出完全潜力的因素。如G大之前的文章所言,摇号后的前三届公办学生,都是让各公办学校试手和重新建立培优能力的试验品。

  网传的CZ均分第一,LS第二。这可能打破了过去一姐独占鳌头的局势。十五中号称菜中菜的学生突然出现在前5的位列中不免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其实稍微了解YP学校的家长应该知道当时十五中“存志班”的由来。

  作为摇一代,大量去CZ未果的学优生去了15中,授课内容和基本CZ模式。所以,希望大家明白一个血淋淋的事实,爆发式崛起背后还是生源的变化。

  当然这里不是否定努力和教学,只是教育就是一件“珍贵的东西慢成长”的事情,很难立竿见影。重点班的培优能力都需要三年来重建,平行班、那些不在十五中的CZ班的学生考得如何呢?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希望提供的是在已经正确的数据下看清形式,从而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本文最后想扣回文首的发问:一模后家长究竟应该关注什么?

  均分第一是LS也好CZ也罢,上外双语是不是被逆袭的十五中超越,自媒体的数据到底对不对?

  这些对于自己即将中考的孩子其实毫无意义。

  低年级的升学家庭八卦下还情有可原,初三的妈妈们一定要收一收吃瓜的心态——你们自己就是瓜好不好。

  我们应该做的是筛选信息并且客观面对孩子的真实情况。客观两个字说说简单,往往还是当局者迷。

  第一、明确知道孩子的校排,如果有渠道知道正确的区排那就更好了(难度较大),这样就比较确定大概能去的学校档位,不要依靠想象和道听途说去判断。不要去机构寻求安慰剂,免费的安慰剂往往是最昂贵的商品,懂得都懂。

  第二、认真陪孩子梳理强弱项,做好合理的规划。这里面包含最重要的心理疏导。在初中阶段,很多家长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孩子的掌控,尤其是心理上的。如果家里有比较焦虑的家长说不定还会把这份焦虑传递给孩子,起到反作用。自己如果做不好,那么专业的事情还请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初三最珍贵的绝不是报了哪个名师班满分班,而是把每一分精力和时间用在刀刃上,合理休息也是里面的一部分。

  第三、多了解下志愿填报的相关事宜和政策,有的家长连几个批次都没弄明白,空谈四校八大有何意义呢?

  虽说一模后都是临终关怀了,不过在一模后也不少通过合理规划提分30-50的。G大那篇文章底下回复点赞数最高的就是一模到中考逆袭的一条评论。

  由于中考的科目和计分与一模不同,其难度和中考也不一样,考试范围也不完全相同。所以一模的排名其实对中考排名只能参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诊断学科掌握情况。对症下药奋力准备半年,逆袭还是有希望的。中考是一场家长和孩子协同合作的战场,不到最后谁都不该放弃,朝正确的方向拼尽全力奔跑,永远是值得赞颂的!

  以上是我对一模的一些看法。挂一漏万,所以仅供大家思考。各位如果对我们的初三升学规划服务感兴趣,欢迎扫码找自明老师报名,我会很乐意为各位提供咨询服务。

  中考升学不只是最后中考志愿填报的那一刹那,而是整个过程,各位值得一位陪跑人。

  文:朱迪老师,十多年初三班主任,G大成长论中考升学咨询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