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六大大误区
误区一
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
“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报。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和长处估计不准、不足,缺乏信心,简单地填报低层次学校,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遗憾。
误区二
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
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几倍之多,还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逐渐增多,其原因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世俗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其实考生如果成绩不大突出,为优势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优中选“优”。
误区三
高分一定能被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考生填报志愿时,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与名校失之交臂。
误区四
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
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院校和专业的就业率也很;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有的学校只因为不在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考生就不愿填报,反而错失了一些优势院校。
误区五
填“服从调剂”会吃亏
“是否服从调剂”的含义是考生投档后,所报的专业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院系或专业就读。这项规定,一定意义上增大了学生被录取的机会,但有的考生片面的认为,选择“服从调剂”肯定会被调剂到其他专业,写“不服从调剂”会导致滑档。其实,“是否服从调剂”还要结合院校的录取规则和招生章程以及实时动态排名,最终进行更全面化的分析。
误区六
过分依赖长辈,甚至由父母包办
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时会加以正确的帮助引导,这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主观意愿,由长辈和家长大包大揽,强制学生作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偏颇,甚至会引发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