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三大关系

  家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无论我们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想到家乡,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会被不由自主地撞击。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影响着我们走向远方,探索世界。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林丹华老师认为: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只是讲理。家不是只讲道理的地方,当家庭中发生冲突时,不要只想讲道理,要时刻记得家庭是温暖的,是充满爱的。

  家,是安心的归宿,没有输赢。家是让我们安心的地方,无论我们在外面受了什么伤,家都是让我们得到休息、放松和疗愈的地方。家并不是谁先低头谁就是错的地方。

  家,是温暖的港湾,没有冷漠。家是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是我们可以依赖的地方,是我们可以感受到温暖的地方,并不是受伤的地方。

  家庭教育的三大关系

  家庭教育中的三大关系分别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原生家庭关系”,三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有彼此和谐相处,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进而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

  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夫妻关系之间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亲密,一个是独立。夫妻双方过度亲密或者过度独立,都会延伸出一些不好的问题,只亲密不独立容易造成过度的占有欲,而只独立不亲密容易造成二人关系越来越疏远,所以夫妻之间的良好关系应该是又亲密又独立。

  好的夫妻关系,彼此互相协助激发对方的创造力,同时拥有彼此最好的特质。夫妻之间相互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如果有需要调整的方向,应该从调整自身出发,而不是想着控制别人。

  想要避免夫妻或者夫妻和孩子之间过多的矛盾,那么彼此之间应该就建立一条界限,可以有效避免夫妻关系来自外界的打扰,家庭中很多关系就能够更加顺滑,同时这点在亲子关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亲子关系

  很多家长容易犯同一个错误,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孩子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家长同意,这就是亲子之间过度亲密。

  亲子之间过度亲密,不给孩子独立空间,就不能培养出孩子独立的个性和自我价值,同时孩子面对外面世界的风风雨雨也就失去了很大的勇气和信心。

  亲子关系跟夫妻关系是环环相扣的,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发生争吵时,亲子关系就会出现问题,会产生出“结盟关系”、“三角关系”、“迂回关系”三种家庭结构,子女在这三种结构中承担着本不属于他们的事情。

  01

  结盟关系

  夫妻经常吵架,双方都想拉着孩子成为自己的“盟友”,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残忍的,这样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把孩子陷入到非常糟糕的境地。

  02

  三角关系

  夫妻之间吵架后不进行直接沟通,而是将子女拉到这段关系中,让子女充当裁判。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但是这种做法是非常容易让子女达到两难的境地,如果子女经常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除了会带来很大的困扰外,还会容易出现强迫症、恐惧等心理问题,这样不利于子女的学习。

  03

  迂回关系

  第三种就是迂回关系,这种情况是夫妻双方争吵后有一方采取躲避策略,这时另一方就会将不满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更像是一个替罪羊。在这样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关系之间,都应该有一条界限,保持又亲密又独立的状态,才能让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都达到非常好的状态。

  原生家庭关系

  原生家庭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影响,尤其是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孩子与抚养者会建立起信任、充满温暖的支持的关系,容易形成一种安全性的依恋,而这会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原生家庭会从依恋关系影响到孩子健康的成长。

  依恋关系也分为三种,分别为:安全型依恋、焦虑矛盾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01

  安全型依恋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面对妈妈的离开,孩子虽然不舍但是可以自己探索新环境,等妈妈回来后也会高兴迎接。

  02

  焦虑矛盾型依恋

  焦虑矛盾型依恋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不想让你走,但是你回来后孩子又不需要。这种孩子长大后,基本也会在夫妻关系中体现出来。

  03

  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论妈妈离开还是回来,孩子都没有什么反应,毫不在乎。当这类孩子长大后,自己对别人的这份爱,也会呈现比较疏远的状态。

  依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动力,是必要的安全殿堂,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与自我建立联系,并且更好地去看待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一个拥有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他是充满信心的,能够信任地探索外面的世界;而如果是焦虑矛盾和回避型依恋的人,他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实际上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是要做到婚姻幸福,父母之间形成坚强的联盟,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是一种又亲密又独立的状态,同时在夫妻出现问题要避免“结盟”、“三角”、“迂回”三种关系。拥有幸福的家庭后,那么良好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就能够建立起来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会就此展开。

  文章来源于和计划心理教育 ,作者如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