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选科后不选的就不考了吗 可以不学吗

    高一不选的科目依然需要学习,直到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之后才能放弃。高中不选的科目指的是不需要参加选择考的科目。比如大家如果选择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参加选择考,余下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科目就只需要参加合格考。

    

高一怎么选科比较好

    1、多看自己在每一次大考中的排名。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比较重要,尤其是各种联考,这就更需要格外重视,比较一下自己在这么多人当中,哪些学科比较靠前,名次越是靠前越要考虑选。

    2、不要扎堆选。人多的地方固然量化赋分更公平,但是也要考虑自己能力,理化生的同学选的不少,但是很多到了高二才发现选了物理,化学两个都很难的学科,在加上数学,基本就崩溃了。

    3、家长不要固执地给孩子定。有的家长我理解,非常固执,觉得孩子适合学生们,不适合学生们,其实有些家长真的不是很了解孩子,高估了孩子能力。初中实力很棒,高中未必,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意见,如果孩子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也要看孩子成绩,多咨询孩子班主任老师,请老师帮忙。

高一选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看分数和排名

    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更直观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更终赋分的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也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排名不应句限于班级或学校,更好能参考全市(区)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再有就是知识掌握程度,可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但由于分数可能受试卷难以影响,排名可能受区域水平影响,知识掌握可能受主观臆断影响,所以不能片面分析,才能对学习基础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判断。

    2、看提升空间

    提升空间是选科后到高考前,影响学科成绩的关键。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虽然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者两年后超过其他人,判断学科提升空间主要看学科潜力,学科能力和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方法、方式、节奏等,是学生在小学、初中这9年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其学习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3、考虑兴趣倾向

    兴趣倾向虽然较为直观,但有时候很难正确把握,因为会影响判断的干扰因素太多。比如一名学生喜欢物理,平时也会花更多时间在物理学习上,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兴趣倾向在物理上,很有可能是他在物理上有一定优势,能够经常考高分或者受老师表扬,才会更专注物理。

    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或者盲目听从学生自己的判断,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

    4、参考高校的要求

    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这是学生和家长必须了解的。

家长跟孩子选科要规避的误区

    1、唯分数论

    唯分数论这种很好理解,就是看孩子每科在考试当中的成绩,哪科成绩好就选哪科。比如物理考了70分,生物考了80分,于是就认为孩子的生物比物理好,于是选择生物。其实两个学科分属不同的领域,难易程度不同,也就没有可比性。

    2、盲目跟风不可取

    盲目跟风选科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扎堆选科,看哪些学科选的人多,就选哪些学科。既然选的人多,那么就一定好,抱着跟着大家走准没错的态度,于是就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二是“哥们义气”同学关系好。因为不想跟同学分开,也跟着同学选了一样的科目组合,结果选完之后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这样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就会非常痛苦。

    3、一次成绩定选科

    在选科上还有一种误区就是根据一次考试成绩就定选科。这样做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要把孩子从高一入学后到更近的这段时间内,所有的成绩单拿出来,尤其是更近的几次考试成绩,更有参考价值。经过综合比较,梳理出几种适合孩子的科目组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