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态”家校合作第一要义是情感关怀

  

目前“停课不停学”的网上在线教学现状,是学校教育应对特殊时期的一种“非常态”,迫切需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家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也空前密集,家校联系的亲密度迅速升温。每个教师都被迅速抛进了巨大的家校联系网络中,即使日常和家长接触较少的学科教师也不例外。

常态家校合作一直倡导“人人都是合作者”,日常的家校沟通和联系是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中,所有教师在努力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式的同时,还得学会与家长进行网络沟通。显然,“非常态”家校合作,对教师家校合作能力与素养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应对突发疫情、重建亲师合作,其实是在重构所有教师家校合作的认知模式。

    “非常态”沟通质量是 常态情感纽带的晴雨表

所有的沟通都有过去、现在和将来。新冠疫情就像一次大考,折射出平时家校关系的基础与问题。近期我们做了一些调研,发现伴随孩子们多年的班主任老师,因为有长期家校共育的情感基础在,往往能较好适应突发状况下的家校沟通需求;即使新接班的班主任老师,因为与家长有了一个学期的接触与磨合,危机来临时也不至于太为被动。调研结果佐证了颠扑不破的“功夫在平时”道理,长久信任的情感基础,能够帮助教师应对特殊危机时期高频次、事务性家校沟通。

情感关怀是人际沟通的基本要义,在疫情引发的“非常态”家校合作中尤显重要。特殊时期,家长和孩子难免产生焦虑、烦躁、不安、学习困难、学习动力不足等应激反应和情绪,需要教师第一时间觉察识别并表达关怀。隔着屏幕的教与学,教师像面对一个“黑箱”,只能从短暂的直播互动中察言观色,从作业中寻找蛛丝马迹。学生是如何上网课的,课间有没有偷懒,有没有抄同学的作业等问题,教师都需要主动并且有技巧地从家长那里获取相关信息。

获取信息、掌握情况,是“非常态”时期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点工作,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工作内容。情感关怀,始终是“非常态”家校合作的第一要义,比简单快速完成上报统计信息更重要的,一定是关爱鲜活的生命,关心学生与家长的生活与心理状况。

比如上海市宝山区三湘海尚幼儿园在摸排全园幼儿居住地和健康状况时,班主任老师了解到,某个小朋友的爸爸作为上海医护志愿者已经前往武汉抗疫,而妈妈一个人带着双胞胎孩子在广西过年。于是教师就开始不间断地关心她们,定期和孩子们聊天。尤其当她们决定从广西返回上海时,教师还急家长所急,不仅帮助预定车辆直接从机场接回小区,还提前网购了生活用品和食材,既消除了孩子妈妈单独带孩子返沪隔离的担忧,也免除了孩子爸爸身在抗疫一线的后顾之忧,更是教育和影响了全园的其他家庭。

这种从细节入手、满足家长安全需求的关怀,是特殊时期更打动人心的情感互动。所以,这段时间的家校沟通,教师不妨在传递事务性信息时,加上一些表达真情实感的温馨提示,还可以开展聊天式的线上家访。

    重视家长个性化需要,提供“按需服务”的家校合作

“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家长每天要接收海量的信息:教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健康、在线教学、作业辅导等情况,指导家长参与教育的学习管理、资源支持,提供各种情绪管理、压力疏导等建议。哪些是必须第一时间回复的通知,哪些是教师布置的作业要点,哪些是教师推荐的学习材料……成天跟孩子“囚”在一起,大量碎片式信息应接不暇,家长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为了解决家长的焦虑,教师线上推送大量相关的学习资料,的确是更简便快捷的沟通之道,亦是应对特殊时期家庭教育共同困境的解决之道。但每个家庭都是不重样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千变万化,权宜之计的线上家庭教育指导要达到更佳效果,还必须做好关注家长个性化需求这个前期功课。

当然,教师既要关注家长群体的集体性、倾向性需求,也要关注特殊家庭的特殊需求,尤其要格外关注“身处疫区的滞留家庭、非鄂外省市地区尚未返回本居住地的家庭、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孩子独自在家网络上学的家庭、家庭有重大状况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提前预判和识别这些家庭的特殊需求,做好“一家一策”的定制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发现部分家庭缺乏合适的网络教学硬件设施设备,就应急准备了30台平板电脑供学生借用,并预装好各类线上教学软件;针对一些信息技术水平有限的家庭,学校组织了5位志愿者教师提供信息技术保障,向家长公布联系电话,随时给予网络教学问题的咨询辅导。

“更需要的才是更合适的”,教师既要读懂调查数据中“明言”的集体性心声,还需要多倾听学生家庭成员的心声,多了解数据背后家长的“暗隐”需求。

比如,为了了解家长在超长假期里的教育焦虑和指导需求,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幼儿园发放家长问卷,数据反映,3岁—6岁孩子家长的教育焦虑和需求主要集中在“情绪疏导”和“幼小衔接”上。针对这些“明言”的家长心声,教师们又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访谈,发现一些大班孩子的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是否需要通过网课提前开始小学的知识学习、做好幼小衔接以应对即将来临的升学面试。于是,幼儿园组织教师回应这些“暗隐”的需求,主动开展个性化服务,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方案,大为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教师要花功夫帮助家长进入学习支持者角色

在传统观念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所以很多教师会视家长为学校教育的配合者。在倡导现代家校伙伴关系的今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步伐越迈越大,开始扮演参与者、支持者、评价者、监督者等多种角色。研究表明,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家庭范围内的学习功能和家庭教育功能会逐渐增强,学习支持者角色在家长身上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孩子居家“停课不停学”,家长要辅助教师,暂时承担起助教的角色: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配合教师密切跟进孩子进度;家长要控制孩子用眼时间,及时上报身体健康信息……家长前所未有地被推到了直接参与孩子课程学习、学习管理和个性发展指导者的位置上。

同时,居家学习加速实现了学校教育的开放、透明。由于教学从学校中心走向家庭中心,教师很多的教学行为直接暴露在家庭视线中,师生互动答疑也有了家长第三只眼睛的监管。客观地说,家长旁观直播的压力,会给教师造成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家长参与的积极作用,花功夫帮助家长进入学习支持者角色,这是“非常态”时期家校协同促进学生更好进入良性学习状态的关键因素。即使疫情过后恢复常态,教师也应努力扩大家长参与教学的权限,针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协同家长来提供更加个别化的教学。

我们倡导教师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与技术手段来加强家校沟通,上海市文来实验学校由班主任牵头,沟通科任教师布置的作业量、互动交流时间的长短,在控制好学习时间、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规范好学习习惯和活动方法等方面,直接给予家长具体的指导要点。他们还开设了疫情期特殊服务邮箱“心语花园”,接受家长线上咨询,提供个性化支持,减低家长对于孩子在家上学的焦虑。

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组织线上家长会,以集体会议的形式交流信息,也要积极发挥家委会组织、动员、协调的职能,让家长影响家长、家长帮助家长。特别重要的是,尤其不能忘记学习困难的家庭和家长,要定期打电话表达自己对家长作为教学助手的关怀,给予家长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有语音语调辅助的语义表达,远远胜过屏幕上冷冰冰的文字交流。在直接的电波连线中,真实的对话比任何虚拟的空间交流来得更有真情实感。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19日第9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