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品德不良行为及其应对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之外,更要结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并且能够针对学生品德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矫正。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生品德不良行为及其应对也是案例分析题的常见考点,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如何备考这部分知识。 1.什么是学生品德不良行为?
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如说谎、偷盗、打架斗殴等。在客观题的考察中,会给出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让大家来选出与学生品德行为相关的内容。
2.学生品德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一看到对原因进行分析,就主要是去解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那么大家就要从主体入手。学生之所以出现不良的品德行为,一般会包括客观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在客观因素上,大家在分析的时候,就主要结合广义的教育的范畴来进行思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大的层次。而主观因素往往结合学生自身的相关内容来进行思考。
其次,在考试中,这部分的考查以案例分析题为主,给出情境,提问学生品德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那么大家就要结合情境分析,不可主观臆测或者盲目把所有理论都答出,除非题干中:你认为还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吗?我们再进行理论的补充书写。
更后,具体来说,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的不良教育和影响。比如家庭结构不良、家庭教育功能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家庭成员品德修养水平的。第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环境是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一些关系,如朋友、邻里、里弄街道、非正式群体以及各种社会生活场所、文化传播媒介等。第三,学校教育不当。学校及教师不正确的教育要求、教育态度及教育方法等,都会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带来影响。
主观因素包括: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也就是“有错不知错”
2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薄弱。也就是“犯错不自觉”不能够克服困难或者抗拒诱惑。
此外,不良的行为习惯、接受错误的道德观点、精神上的空虚、人际关系紧张及青少年学生所具有的模仿性、幼稚性、依赖性等特点都是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3.如何对症下药,矫治学生品德不良行为?
首先,这一知识内容在案例分析中主要考查分析决策类的题目,可能会这么问: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矫正?在答题的时候,不变的原则还是需要结合材料,同时,可以结合实际,言之成理。
其次,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除疑惑心理和对立情绪;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2提高道德认识,讲究谈话艺术。
3重视自尊心与集体荣誉感的恢复和培养。
4通过实践,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
5正确把握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6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增强抗诱惑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7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更后,大家在具体备考的过程中,需要找到相关矫治方式所适合的情境。简要举例来说:有一名学生上数学课总是出现恶作剧,班主任老师在询问原因时,学生说到:“我不喜欢数学老师”因此分析为:师生关系不和谐,所以对这名学生要消除疑惑心理和对立情绪;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找到情境与矫治措施中相匹配的关键词来进行对应,提高分析和答题的针对性,才能有效减少失分率。
牛刀小试:
单选题
学生的偷窃、欺骗等行为属于( )
A.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行为 B.情绪冲动
C.性格障碍 D.品德性问题行为
答案D。解析: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如说谎、偷盗、打架斗殴等。故本题选D。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学生
学生(student)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如家中、军队等等)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等。根据大多数地区的学习机关小学、中学、大学而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或是在校学习的人。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是生、化的意思。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先学而后生,不仅首先要充分的学习和领会老师的知识和智慧,还要在老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有所生、化,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