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让你的教育,毁在了不会说话上
文 一盏琉璃· 主播 如初
养好一个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事业。
为人父母,千万别让你的教育,毁在了不会说话上。
父母说话的方式,很多时候决定了一个家的温度。
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老师请几个学生来家里吃饭,席间有个学生小心翼翼地对老师说:“老师,真羡慕您一家,说话都是温柔的。”
老师被他逗笑了,说:“不然呢?一家人说话要靠吼吗?”
学生低着头苦涩地说:
我家就不是这样,我妈平时说话很冲,总是带着刺。比如我被鱼刺卡了,她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吃个饭都让人不安生!’
明明是一句关心的话,到我妈嘴里都能变成指责。所以我越大越不愿意与她交流。我爸妈也常常因为小事争得面红耳赤。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也是这样,明明是一句好端端出于关心的话,更后却变成了带刺的指责?
原本孩子失误或者犯了错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鼓励,却没想到被自己的父母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其中的委屈和心酸估计只有孩子自己明白吧?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但现实生活中,多少父母其实也扮演着这样语言暴力的角色?
父母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好,身体好,兴趣爱好发展好,对父母老师大家好,希望样样都优秀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另外一方面却无意识地动不动就指责,吼叫甚至打骂自己的孩子。
家庭环境动荡不安冷冰冰的氛围之下,又怎么能奢求养出一个阳光大气,温暖开朗的孩子呢?
三毛曾经在自己一首《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小诗里,有这样一句:成年人更幼稚的想法就是,小孩子又懂得什么?
就连对孩子说一句话,哪怕明知是出于关心和疼爱,也不忘带上一根刺。
父母这样喋喋不休咄咄逼人的说话方式,会对孩子产生持久甚至一生的影响。
在一个温暖纯良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未来会更阳光开朗,更勇敢和坚强。
妈妈很喜欢讽刺我,这次月考考了96分,我真的很开心,我以为她也会高兴。
可是她却对我说:“‘这你就要骄傲了?’我晚上忍不住偷偷地哭了,为什么她就不能好好对我说话?”
隔着冷冰冰的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个孩子内心的无助和希望得到妈妈肯定的眼神。
现实中太多的父母,生活不易,却把自己所有不易的锅归结为养育孩子。
但其实他们都错了,他们对孩子只是生而不养,养而不育,甚至孩子出生到成年,都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一句肯定和认可。
作家伊坂幸太郎说: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是啊,很多人只要有一个小红本,只要把你生下来了就可以称之为你的父母。
甚至有的父母,红本没有,年纪也没到,自己还是个孩子,就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是多么苍凉可怕的事。
养鸡养鸭养牲畜都需要看书学习,养孩子居然不用看书学习,这不能不说是诸多家庭孩子的悲哀了。
孩子需要成长,需要教育,但孩子更需要肯定,需要鼓励,需要父母用心的养育。
活在父母差评里的孩子,一辈子都难逃心中的自卑和困顿。
表姐高龄才生下的一个女儿,视若珍宝。
一个年初的时候一起去吃日料,出门时看见店家摆在玻璃缸里宰杀过的硕大三文鱼,表姐拿出手机,叫四岁的女儿过去和三文鱼合影,让自己拍照。
女儿脸色明显不对劲了,坚持说不要。这位表姐妈妈脸色突然也不对了,一再坚持让女儿走过去合影,说:“不过去就是不乖,妈妈不喜欢你了。”
看得出小姑娘很害怕憋红着脸马上要哭了,表姐却还在一直坚持让她走过去合影。网友看不下去,直接把孩子牵到店外离得远远的,问孩子是不是害怕?小姑娘点了点头。
其实,多少孩子更初的伤害,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自己固执又无知的父母?
明知孩子害怕抵抗和不喜欢某事,却总以自己为王,坚持逼迫孩子去做某事。
孩子考试进步了,考了99分,却又说,为什么不是考满分,肯定是又偷懒了。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回到家想寻求帮助和安慰,却被骂:“不是你惹他们,他会打你吗?”
孩子在家犯了一点小错误,却被放大到:“我怎么生了你这么蠢的人,笨得要死,只会吃什么都干不好。”
在这些所谓的父母眼中,他们的孩子一无是处,浑身是毛病缺点,甚至不值得得到他们一个正眼相看,无论做什么,也无论怎么做,反正,更终都是错的。
他们一贯以自己作为孩子父母的身份,主宰了孩子所有的权利和自由,甚至反过来以此显示自己的不易。
呵呵,荒谬。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篇章,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更细腻、更有才干的雕塑家。
父母说话的样子,很可能就是孩子未来的样子。
为人父母需要明白一点: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表明: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中,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只有30多条。
著名的导演姜文,事业有成,各方面的发展都让很多人无法企及,这样的人物,生活中应该是非常幸福非常有底气了吧?
但他在回忆起母亲时,总有极度的失落感,他说:“我跟我关系,怎么都处不好。”
姜文是家中的长子,妈妈认为管教好他,剩下的孩子就好办了,因此对他极为严厉,甚至有时他都睡着了,妈妈还是把他叫起来打他,问他知不知道错在哪里了。
姜文心里感觉到,自己的妈妈“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甚至怎么做妈妈都不会开心高兴。
尽管我们所看到的姜文外表霸气,但是他承认自己性格里有不自信的一面。
更好的父母,其实是做孩子的朋友。
作为孩子的名义,他们需要父母的指点,而不是指指点点。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和认可,而不是长期以往劈头盖脸的各种打骂和批评。
如果可以,请多对自己的孩子温柔一点,说话的方式改变一点。
不要永远把孩子当孩子,总有一天她会成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会成为一个兼具成熟魅力和独立人格的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天使,父母明达,家庭温暖,这样的孩子,未来可期。
和孩子好好说话,千万别让你的教育,毁在了不会说话上。
即可免费收听儿童故事
视觉中国
-主播-
10天陪你读完《见字如面》
让人落泪的中国故事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孩子
《孩子》讲述的是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靠索尼亚的津贴和布鲁诺手下的小偷们生活。索尼亚刚刚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吉米,而布鲁诺过惯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只关心钱的日子,他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呢?这个新生儿的到来比预料的情况要复杂,布鲁诺很难接受父亲这一新的身份。电影《孩子》再度摘取了金棕榈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