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让孩子以集体生活的形式
了解营地教育
营地教育,是以大自然为课堂,对于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及道德素养的培养。
美国营地协会1998年给出的定义“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
对孩子而言,从营地教育中得到的,不仅仅是自然技能,还有体质及社交技能的提升及人格的完善。
营地教育—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营地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在营地中,让孩子以集体生活的形式,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
营地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走出舒适圈,远离电脑,等电子设备,可以锻炼孩子们的独立性,不会过于依赖父母。协同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产生团队意识和成就感,增加自信。
营地教育形式多样,其共同点便是体验式学习,让青少年在富有创造性的营地活动中,深度探索自己,发现世界。
营地教育—体验式教育
营地教育是区别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创新教育形式,营地生活充满乐趣和激情,有些家长担心它会让孩子“玩物丧志”与常规的教育方式发生冲突,其实恰恰相反优秀的营地教育是与家庭、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简单来说,营地教育是一种体验式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营地教育这一社会教育模式,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社会感、科学技术普及、文艺体育培养、劳动技能锻炼、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营地教育—缓解应试教育压力,提升孩子学习兴趣
营地作为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的载体,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探路石,其灵活多变、积极主动、尊重自我、勇于创新的课程体系和活动内容正在成为孩子们放松身心、开阔眼界的优选之地,在这里不仅能让孩子缓解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还能有效提升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营地教育可以让孩子暂时卸下“以考试为目的,以成绩为标准”的包袱,在营地教育为孩子创造出来的特殊生态环境中,以其他方式与同龄人交流、博弈,让孩子学会应对突发状况,做好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应有准备。
营地教育—让孩子学会自我成长
即使对于成年人而言,认识自我,面对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也是非常困难的。而越早发现自己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对于自己的成长就是争取了时间和机会。在营地,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后的交流,用孩子们、年轻人的语言、方式,发现自我、了解自己。在导师和朋友的帮助下,不断调整自己,积极向上,改变完善提高。这样的自我成长是在学校或者家庭里很难做到。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营地
军队扎营的地方野营的场地在野外宿营前首先要解决的是选择合适的地点。
孩子
《孩子》讲述的是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靠索尼亚的津贴和布鲁诺手下的小偷们生活。索尼亚刚刚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吉米,而布鲁诺过惯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只关心钱的日子,他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呢?这个新生儿的到来比预料的情况要复杂,布鲁诺很难接受父亲这一新的身份。电影《孩子》再度摘取了金棕榈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