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有界限才能“都挺好”
中国人喜欢用“亲密无间”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感情,边界和界限,是一个看起来跟教育孩子似乎有点儿远、其实非常近的话题。家庭角色之间要不要有边界和界限?家庭教育中的哪些现象跟家庭角色界限混乱有关?近日,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公开课“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邀请到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秀茹和中亲联教育研究院院长、家庭教育网上学习平台“百家谈”发起人王占郡做客直播间,探讨“如何营造亲密‘有间’的亲子关系?”
“亲子一体化”,是对孩子参与权的剥夺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亲子一体化”现象,被天津社科院的社会学研究员关颖描述为“对孩子参与权的剥夺:父母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替代成就感,把孩子的成功当成自己的成功;另一方面包揽本该孩子做的一切,把自己的付出作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陈秀茹认为,更明显的弊端就是父母为孩子包办代替过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边界。
陈秀茹曾经辅导过一个重组家庭,新妈妈特别爱干净,经常帮正值青春期的儿子收拾又脏又乱的房间,结果吃力不讨好,孩子对她各种埋怨。陈秀茹告诉她,这表面上看似是房间的边界,其实是心理边界的问题。当新妈妈尊重孩子作为房间的主人,忍住不干预他的生活方式时,孩子看到客厅的干净整洁,自己就慢慢开始收拾垃圾、整理房间了。“所以父母不要触犯孩子的心理边界,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不再包办,亲子关系才会和谐。”
生活中的包办代替只是家庭角色边界不清更常见的一种表现,王占郡曾深度关注过豆瓣上的“父母皆祸害”小组,他发现其中的案例在四个方面与角色边界有关,即身体安全、隐私空间、选择控制与能力剥夺。“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隐私,大到孩子的职业、配偶选择,父母都有越界行为。”
王占郡举例说:“有个妈妈认为吃韭菜对身体好,运动员都吃韭菜,所以从儿子3岁起就逼着他吃韭菜。尽管儿子一吃就恶心,但直到20多岁回家妈妈还给他做韭菜馅的饺子。儿子非常崩溃,但又不想让妈妈难过,这件事给他造成很大的焦虑和干扰。”
“父母皆祸害”小组中,“50后”为主的父母和“80后”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为突出。王占郡分析说,“50后”父母恪守的还是中国传统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观念,没有及时跟上快速变化的时代,而孩子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对父母的管教方式有反思,所以“50后”父母感觉对孩子管理失控,甚至非常慌张崩溃。
健康的家庭系统中,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
要想厘清家庭角色之间的界限,先要搞明白什么是清晰界限,什么是良好的互动模式。比如老人参与到孙辈的养育中,在大城市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多代共处的家庭中,夫妻关系、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与双方父母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处理该如何排位?
王占郡特别提到“所有的关系都是共谋的结果”,因为边界实际上是在关系中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界限平衡点,并没有一个僵化的、明确的界限,“每个人在家庭中有多重角色,一个男人是儿子,又是父亲和丈夫,需要灵活调整不同的角色定位。在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中,无论从时间长度上还是从重视程度上,都应该是‘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然后才是跟自己老人的关系”。
陈秀茹认可王占郡的这个观点,同时指出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认为更重要的是孩子。她形象地用3个圆圈来比喻说:“孩子是小圆,爸爸妈妈是另外两个圆。3个圆既不能完全重合,也不能彼此分离。孩子3岁以前跟妈妈的关系更亲密,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不能再把爱人边缘化。夫妻关系一定要和谐,孩子才能安全健康成长。”
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达成共识不易,落实起来更难。王占郡举了自己家的例子,“外公外婆从孩子小时候就跟我们一起住,我用了15年的时间才让老人知道,我们感谢他们对我们生活的帮助,但这个家不是他们的家,是我和太太的;孩子不是他们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
人们常说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包容,要包容什么?陈秀茹认为更重要的是包容对方的看法、立场和选择,千万不要相互依赖、相互干扰,“有的是老人依赖年轻人,有的是年轻人依赖老人,往往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干扰别人的生活,更可怕的是控制,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并不少见。”
王占郡也提醒父母警惕自己的“控制欲”,他说:“边界模糊、角色混乱和控制往往是孪生出现的,‘我为你着想’‘我爱你’,实际上很有可能是角色混乱的漂亮外衣,是上一代控制下一代的包装。”
家庭角色归位,常伴随重大冲突和痛苦较量
家庭关系中一方控制另一方的力量和格局,不是一代一时养成的,因此调整错乱的次序,也需要相当大的力量。对此,王占郡直言不讳地说:“回避冲突与解决问题,二者不会同时得到。父母不通过自身的成长,不一定能觉察到家庭主导权没有把握在自己手里的现实,更不一定有力量改变多年来的惯性。”
“没有较量就没有商量”,王占郡认为,长痛不如短痛,重大错位的归位必定伴随着痛苦的较量,没有重大冲突又想系统归位,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证明是不可能的。“改变必须付出代价。回避冲突,其实是以延缓改变为代价。越是黏黏糊糊,越是下不了手,越是逃避,更后越是帮不到老人。”
王占郡强调,解决家庭次序错位问题,需要夫妻坚持共识,生活上对老人既爱护又尊重,原则上不让步。他说:“国外有句谚语叫‘一个人的蜜糖,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不邀请的帮助就是暴力,更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各归其位、各取所求、见我所爱,给其自由’。”
王占郡家的客厅里挂了一幅字“给我所爱的人自由”。他举例说,老人总是觉得孩子吃不够,一给孩子夹菜,孩子就皱眉头指指这幅字。“系统归位后,三代人的关系非常轻松,各自有各自的位置。整个家庭儿子更像儿子,女儿更像女儿了,老人更加幸福了。”
陈秀茹补充说,家庭关系的调整是动态的、弹性的。有时候老人有被需要的感觉,需要有一种价值感,因此年轻人要多理解体谅老人,老人该放手时要放手。巨大冲突之后,配合以人文关怀,多种沟通方式灵活运用,会有利于修复冲突造成的裂痕。“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处理方式也不可能一刀切那么简单,生活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家庭关系中,调整和协调一定不要带任何情绪,不带情绪说话就是一种爱的能力。”
在陈秀茹看来,表面看起来,问题出在孩子身上,但孩子的问题与所有家庭成员有关,而父母才是解决问题的主导者。她认为,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彼此不越位、不错位,还要到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包容对方的看法、立场、选择,“千万不要形成相互的依赖和干扰,更不能互相控制”。
尊重而不控制,对家有高考生的父母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关于填报高考志愿,陈秀茹说:“孩子的生涯规划要从小开始,一个人一生更幸福的事,就是干一件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她建议父母一定要提前备课,了解孩子的特长、优势、兴趣、爱好、梦想,家长可以提供意见,但要把更后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充分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
王占郡说,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父母无法凭借现在的认知判断今后的事情,智慧的父母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把权利交给孩子,勇敢地让孩子自己去选择,选择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是难得的生活体验。他说:“伟大的创造是在身心无碍的情况下发挥自己更大的潜力,而不靠兴趣追求人生的人极有可能失败。如果孩子开心快乐地享受他选择的学习和工作时,就已经打赢了一大半的同行了。”
《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17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