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有教育与文学情怀的校长——序唐兴爱《向阳而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首凉州词,让我对甘肃凉州,心生向往。
去年3月,应邀为甘肃武威市凉州区的校长做报告,我有幸来到凉州。在凉州,品葡萄美酒,尝舌尖上的美食,凉州风味“三套车”,不仅感受到了武威凉州,这座坐落在河西走廊上的现代化城市,所拥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认识了许多教育朋友,包括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田玉荣、刘国庆,武威名校长曹生财、吴吉成、唐兴爱等。
报告会的主会场设在凉州区和平街小学。一走进这所学校,映入眼帘的徽派建筑,尽显古色古香,亭台阁榭、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四个门庭的布置尤为特别,将论语、成语故事、儒雅国学、“凉州八景”等传统文化及地方文化以竹简、盘体绘画等形式呈现,悠然亭、书香亭、成章书吧、开放式图书柜,让校园书籍飘香,随处可见孩子们捧书阅读的身影。
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其背后总有一个与众不同,魅力十足的校长,这是我这些年最基本的逻辑与判断。做完报告,在与和平街小学校长唐兴爱的接触与交流中,更有了映证与加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一点。
唐兴爱校长从教三十二年以来,一直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勤学笃行,砥砺前行。生活常来常往,岁月花开花落,追逐理想的教育之梦,对于他来说,时常萦绕脑际,心心念念,滋生蔓延,从未停止。在担任凉州区和平街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之后,他提出“让学校发展有内涵,教师工作有尊严,学生成长有个性,家长期望有收获”的办学思路。几年来,他沿着这一思路,凝心聚力,殚精竭虑,“咬定青山不放松”“衣带渐宽终不悔”。
一路花香,一路芬芳,在他的引领下,和平街小学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甘肃大地一张闪亮名片。他也赢得了家长的赞誉,师生的拥戴,社会的认可。唐兴爱校长被确定为“陇原名校长”培养对象,并被评为首届“武威名校长”,2023年被聘为凉州区领军人才。
唐兴爱校长不仅热爱教育,笃定于教育,钟情于教育,而且喜爱文学,对文学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造诣,他是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并出版了多部文学专著,我在朋友圈也经常读到他的诗作。
我从小也喜欢文学,虽然天天在写一些教育文字,但那毕竟还不属于“文学”。唐兴爱校长,既把校长做的如此地道,又在文学天地里纵横驰骋,硕果累累。我由此既心生敬佩,又心怀好奇。
唐兴爱校长告诉我,他上小学作文就写得很好,总有写不完的话,老师总是拿他的作文当范文读,也常常夸他有文学天赋,那种期待与自豪,在他的幼小年龄,便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而与文学真正结缘,则是在一九八九年,他第一次踏进甘肃省武威师范学校的图书馆。他说那是一个藏书及其丰富的地方,第一次到那儿,他就深深地爱上了那儿的宁静和典雅,一有时间,他便泡在图书馆,徜徉在文学的殿堂,他就像一个饥饿的人遇到面包一样,如饥似渴,那里真正成为了他的精神栖息之地,由此为他烙上了文学的鲜明底色。
唐兴爱校长还给我讲到,他上师范的班主任喜欢写作,那时候还没有电脑,他经常帮助班主任眷写文稿,耳濡目染,对他影响很大,时常看到老师的文章在报刊发表,在羡慕老师的同时,更点燃了他的文学梦,他也期待着自己的文字有一天能够变成铅字。于是他没日没夜地涂鸦,爬格子,写一些“豆腐块”“火柴匣”,并在生活费中挤出钱,偷偷买来邮票和信封,不断向报刊投稿。接下来是盼星星,盼月亮,盼望自己的文章也像班主任的文章一样能够发表,然而投出去的一份份稿件,却石沉大海。三年师范生活转瞬即逝,而他的“文学梦”“铅字梦”却遥遥无期。
毕业后,唐校长有幸被分配到铁路学校。在工作中,他对文学不弃不馁,依然情有独钟,利用工作之余坚持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付出就有收获,有坚持必有奇迹。他的第一篇处女作《初为人师》,终于发表在1992年的《兰州铁道报》上。第一次收到2元钱稿费,这既让他兴奋不已,又重拾了文学的信心,迸发了他追梦文学与创作的热情。对文学的偏爱与嗜好,上瘾与投入,让他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么些年,他先后在《文艺报》《中国校园文学》《西部散文选刊》《教师报》《散文》《奔流》《辽河》等报刊发表十余万字文学作品,在当地,他成了小有影响的作家。
左手教育,右手文学。如果说教育是一盏明灯,文学则是用之不竭的灯油;如果教育能够照亮别人,文学则能丰润世界,温暖自己。唐兴爱校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平凡的教育生活中享受岁月静美,在坚守教育人的责任与使命中感悟人生之真谛,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厚植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文学天地,以文学滋养内心,丰盈灵魂,昂扬精神,建构人生的“地下室”与“瓦尔登湖”,以文学的视角看教育,思考教育,谋划教育,构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与体系,因而又使他的教育得心应手,独树一帜,他的教育生活多姿多彩,诗意盎然。
可以说,是教育与文学,成为了唐兴爱校长的一体两翼,让他的生命如此厚重与坚定,让他的人生如比绚丽与豁朗,让他的教育如此纯粹与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唐兴爱小时的文学梦,还有为了实现文学梦对阅读的心兹念兹,孜孜以求,他不唯分数,一以贯之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
他在学校建立了师生读书中心,筹建了学校电子图书室,引导孩子自主读书;开放学校图书室,把书放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让书与孩子随时相遇,成为校园最廉价的资源;开办《和平春晓》校报,为师生发表作品提供平台;举行“同题征文”或“节假日专题征文”,激发师生写作热情;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语文,成为语文课的主人;定期举办“读书之星”“读书人物”评选,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凡此种种,旨在营建书香校园、写作校园,让校园弥漫书卷味儿,充满文学气息,让孩子在文字与文学的浸润下茁壮成长。
唐兴爱校长又要出书了!前不久,他发来书稿,尽管一直在外奔波行走,但我还是挤时间认真浏览了一遍。
这是一本随笔散文集。我虽然对写散文不擅长,但是我喜欢欣赏文字,喜欢阅读优美散文。唐兴爱校长的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叙述自然,剪裁得当,每一个文字都像从他心中流出的汩汩清泉,清纯干净,甘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三点。一是温暖的亲情。《父亲的院落母亲的痛》一文,作品以老家的“院落”为主线,串起家庭的发展和家人的命运,通过托物寓意,以物言情,借物达志,让人切实体味到了唐校长那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读了《哥,不是传说》《这份爱,终究在岁月中长留》《母亲的手》等多篇散文,我更为唐校长深沉凝重的情感深深打动,心潮久久不能平息。
二是教育的真情。唐兴爱校长爱文学,就是爱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教育,就是为了做出更好的教育。在他收录的100篇随笔散文中,写教育生活的竟占了三分之一。这些写教育生活的作品,唐校长通过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教育生活进行真实记录,并由此引发深度思考。比如《有一种爱叫放手》《乡间读书郎》《老师,我没有优点》等,作者以小见大,直击心灵,直指教育核心问题,以真换真,以爱育爱,叙写入微,力透纸背。而对教育的酸甜苦辣和一往情深,又在《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名普通校长》中体现,正如他写的那样:我会坚守做一名好校长的理想,以务实求真的态度追求高贵的职业理想,以高效率的工作成就高品质的职业生涯,以高质量的追求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用心办好学校,用爱做好教育。
三是难忘的乡情。故乡是人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最初砥砺空间,是作家向往与追寻生活意义的全部源头,是作品恢宏叙事抒情的启动媒介。唐校长在《旧庄琐忆》《自在南城门》等篇章,通过叙写关于自己家族历史、城市历史的许多内容,让人们在对过去久远年代人与事的回溯中,充盈着挥之不去的淡淡伤感。我感觉唐校长无论是在家族旧庄院里勾陈,在南城门的历史变迁里摩挲,还是对于家乡年味的思索、家乡人事的更替,都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唏嘘慨叹、回味咀嚼,同时又对未来家乡的发展怀着美好憧憬。作者用娴熟的笔法,朴素的描写,勾勒了一副副入情入理用乡情浸染的的画卷,有玄体感和画面感,再加上作者真情的流露与融合,读来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教育是永恒的,文学是不朽的。一个怀惴教育与文学情怀的校长,点燃的是未来的文明之火,赓续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学之梦,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一批又一批的时代新人。
从唐兴爱校长身上,我读出并体悟到了:没有比教育更真的事业,没有比文学更美的花朵!
是为序!
汤 勇
2024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