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有效机制 推进高校高层次人才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需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其中,全员育人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人力基础和组织保障。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芙蓉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育人主体,具有立德树人独特优势。2019年以来,湖南积极开展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部分院士和长江学者躬身垂范,领衔创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甚至担任本科生班主任,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当前,应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从省、校、院系三个层面系统构建科学有效机制,积极推进高校高层次人才立德树人——这既是持续深入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为“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精准发力点。

  省级层面构建引导机制

  遴选高层次人才,不仅要评价其科研水平和学术贡献,还应对其师德师风、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和实践育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建议省级层面以人才项目为抓手,系统构建高校高层次人才立德树人引导机制。

  将思想品德素质作为高层次人才遴选首要条件。高层次人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关系到其能否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者。在省级人才遴选、向国家推荐相关人才候选对象中,须严把思想政治关,坚持师德首位,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将教学业绩作为人才遴选评价核心内容。遴选和考核高层次人才,应重点考察其承担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情况,引导高层次人才回归育人本位,促进他们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中不断创新,积极发挥教学育人作用。

  将科研对育人的贡献度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人才遴选既要考察人才的学术贡献,也要考察其是否结合科研任务培育创新人才,包括是否吸收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为学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要坚决扭转唯论文、唯项目的人才评价导向。

  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团队遴选推荐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在同等条件下,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芙蓉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遴选推荐应优先考虑高层次人才,以引导高层次人才在培养一流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创新人才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积极发挥示范效应,从整体上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

  学校层面构建落实机制

  立德树人重在落实。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立德树人优势,需要学校在高层次人才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等方面构建相应的落实机制,并将高层次人才立德树人成效与其绩效分配挂钩。

  支持高层次人才领衔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应制定和落实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在与高层次人才签订聘任合同时,合理提出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明确高层次人才每学年为本科生讲授一门完整的专业课,保证他们有足够时间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领衔建设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鼓励高层次人才在科研领域培养创新型人才。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学校应积极实施“学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鼓励高层次人才吸纳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科研团队,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参加学术会议和科技创新大赛等,让真正有科研潜质和科研兴趣的学生早日进入科研领域、快速成长成才。

  将高层次人才立德树人成效与绩效分配挂钩。高层次人才绩效分配应强化立德树人导向。高层次人才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基础上,所承担的相关育人工作,包括担任学生班级导师、为学生作讲座、指导学生参加学科创新大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占到绩效的10%至20%。

  院系层面构建育人机制

  院系层面推进高层次人才立德树人,须根据高层次人才特点,构建科教融合育人机制、产学研结合育人机制、团队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科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快推进科教融合改革,以体制机制突破带动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将科技资源和科研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和教学优势,构建科教融合育人新机制新模式。可由高层次人才主导构建“院所一体化”科教融合育人体系,建立以“学院—研究所”深度融合为基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构建产学研结合育人机制。围绕人才培养,充分运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育人,实现课程对接,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创新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带领学生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开展课程实践、创新实践、生产生活实践以及论文设计等创造条件,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构建团队协同育人机制。高校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个体时间和精力有限,推进高层次人才立德树人既要重视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团队协同育人作用,形成更强育人合力。团队成员可以吸纳院系党政领导干部、辅导员、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在高层次人才带领下,对学生思想发展、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段慧兰 陈卓

编辑:吕周阳

判断是否开启评论,只有开启评论的才可以点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