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观察 | 聚焦“双减”系列②——中小学校如何“备战”

  编者按:新学期,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头等大事是落实“双减”工作。自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双减”政策,人们怀着热切期盼的心理,希望政策能够切实落地,真正让教育回归本源,真正解决“剧场效应” “超前教育”“抢跑文化”,真正让教育焦虑得到根本上缓解,构建起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这说明,“双减”政策击中的是社会的沉疴积弊,是老百姓的痛点。当然,人们在期盼的同时,也有疑虑和观望。为此,湖南教育新闻网编辑部推出聚焦“双减”大型系列观察,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政策,解答人们有关疑问,助推“双减”落地。

  聚焦“双减”系列观察之二:

  “双减”之问:中小学校如何“备战”?

  湖南教育新闻网记者 余杏

  “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课堂上‘学饱’‘学好’?”“如何布置适量且科学的作业?”“如何让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学校课后服务及辅导?”……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十分强调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意见》出台后,对课堂、作业和课后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那么,学校该如何为落实“双减”做好准备呢?

  课堂:提质增效,向“45分钟”要效率

  2017年调查显示,全国中小学阶段学生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48.3%,总体规模超一亿人。近年来,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去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呢?

  据《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原因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原因复杂,受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根据访谈发现,10名学生中就有2名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是为了提高自身学习成绩。

  这也说明,有的学生参加课外学科培训,与校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密切相关。有的学生在学校内“吃不好”,形成了“补差型”的培训需求;有的学生在校内“吃不饱”,形成了“培优型”的培训需求;有的学生受到“剧场效应”影响,形成了“被裹挟型”的培训需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有重要影响,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渠道。有调查发现,在目前的教学中,有的课堂教学结构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的时间过长,学生思考与活动的时间太少,整节课都是由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有的课堂教学结构过于呆板、没有活力,课堂氛围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失去对课堂教学的渴望,教学质量低下。

  此次《意见》发布,重点提到了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要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要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等。

  这在客观上对学校和教师备课、授课、辅导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学校来说,落实“双减”,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五育并举,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要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主渠道,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来说,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课堂设计、授课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如学期计划、周计划、课堂计划等,同时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学生在校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到位、点拨到位、训练到位、提升到位,不仅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还能让有潜力的学生找到“跳一跳”的感觉。教师要尽可能向45分钟“要效率”,把问题讲透彻,应教尽教,以免煮成“夹生饭”,从根源上尽可能减少学生到校外机构“开小灶”的需求。

  此外,教师还要科学利用班班通、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课堂教学更直观、生动、通俗易懂,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把握时量,创新形式与内容

  多年前,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巩固学习的一种手段,父母无需太过操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多的作业成了孩子的“心腹大患”,也让父母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人们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事例:一些家长为辅导孩子做作业,被气得脑出血;孩子做作业到凌晨,致使家长和学生都身心疲惫;孩子作业太难,家长不得不“回炉重造”等。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作业已经成为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根源。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

  但是,部分学校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机械性、重复性乃至惩罚性作业大量存在,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

  此次《意见》明确规定,要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如学校和教师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根据不同情况,布置适量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

  学校和教师是作业教学改革的主要实施者,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提高对作业的把控能力,创新作业的形式与内容。

  学校要切实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

  教师布置作业应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为指导,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校正课堂教学、精细反馈作业情况,充分发挥作业的应有之义。

  同时,作业布置不能完全围着考试打转,要通过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作业的形式可以更多样化。

  在作业管理方面,很多地方已开展了相关探索。今年4月,长沙市教育局发布了《长沙市中小学作业管理“六要”“六不得”》,指出学校不得布置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作业;不得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不得布置超过时长要求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检查或代为评改的作业;不得布置统一的网络作业或通过网络下载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该文件还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

  天津和平区建立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及校长、班主任、家长统筹协调的作业管理机制,实行作业负担预警监测。

  河南郑州市钱学森小学采用“自选作业超市”形式,以年级组为单位设计每日自选作业清单,作业按需布置。

  ……

  这些做法都打破了以往教学以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业成绩,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惯例,值得借鉴与推广。

  课后:因材施教,满足多样化需求

  学生三点半放学,家长五点半下班,孩子接送难题如何破解?孩子课后没地去,校外托管收费高,经济压力如何减小?课堂没学好,家长辅导难,孩子成绩如何提高?……

  要破解这些难题,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后服务水平刻不容缓。

  此次《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等。

  按照“双减”政策规定,从今年9月1日起,全国中小学将实行“5+2”课后服务模式,即周一至周五,每天课后开展至少2小时的课后服务。如何利用好这课后2小时,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着实考验学校和在校教师的智慧。

  为此,我国很多地区进行了有益探索。如从2019年开始,株洲市教育局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X”课后服务项目,“1”是每天拿出1个课时进行作业辅导,“X”是其他课时进行音体美及各类社团活动。此模式办出了有温度的校内课后服务,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今年6月,株洲市入选教育部遴选确定的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

  据统计,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名学生、465.6万名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

  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在校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打造特色突出、切实可行的服务内容,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教师要摸清学生的“脾气”因材施教。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自我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不强,那么,课后服务内容就可着重增添安全教育、传授基本生活技能;初中生普遍面临中考学业压力,那么课后服务内容可重点向课业辅导倾斜,适当拓展自主活动,适时开展心理辅导。

  同时,教师要重视课业辅导,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课业辅导是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答疑,对课堂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习广度,使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此外,中小学正是培养艺体爱好的启蒙阶段,学校和教师也可采取学生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每位学生自身特长或兴趣爱好制定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双减”的主阵地在学校,核心是课堂,而关键在于教师。此次“双减”政策力度前所未有,但“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想让教育回归本真,还需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各界等全力配合,共同推进。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红网

作者:余杏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1/09/03/10106867.html

判断是否开启评论,只有开启评论的才可以点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