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找到人生的意义,发现还不如好好挣钱

主页 > 生涯规划 > 生涯资讯 >

每当我找到人生的意义,发现还不如好好挣钱

发布于:好学网 编辑:好学网 2020-05-29 阅读量:0次

  文 | 程驿(ID:daozhangsiwei)

  这篇文章,从四个截然不同的人生版本开始讲述。

  然后引出一套人生分析模型。

  我们先说「意义」,然后聊「挣钱」。

  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看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去往何方。

  01

  四个人生的不同版本

  版本一

  一个宅男独自在家很多年,靠着父母的退休金生活。

  他每天吃很简单的东西,刷剧、打游戏、看动漫,反正那种死宅的热爱,他都喜欢。

  而且他还有点强迫症,经常一部电影要看100遍以上。

  他很多年没出过门,所有人都认为他的人生一塌糊涂,但他说这就是他的人生意义——永远只生活在家里。

  故事的主人公叫真树,是日本第一死宅,宅在家整整27年。

  版本二

  一个20岁的男生,拿起照相机决定游历世界。

  他去过印度练习冥想;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上,吃过各种更古老的食物;去非洲时,和各种原始人住在一起。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经把脸伏贴在地面,闻过泥土的气息”。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8岁,他的个人资产也只有一部相机和一辆自行车。

  但就从28岁开始,他决定把探索世界,转换为探索“世界上更具前沿思想的人”。

  为此,他又走访了全世界更顶级的科技创业者、思想家和各类领袖。

  故事的主人公叫凯文·凯利,后来写出了《失控》、《必然》等预测未来的书籍,他是真正把自我打开,去感受过世界的人。

  版本三

  一个年轻人考到大城市,毕业后发誓要出人头地。

  他在一家大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很努力,常常加班到凌晨。

  他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即便周末的世界,也用来维护客户、同事、领导的关系。

  努力了七八年,他终于当上了部门总监。

  这会让他更加尽责和忙碌,有时候他觉得很累。自己常常怀疑自己,也很想逃离,去过想要的生活。

  这是我一个朋友的生活状态。不缺钱,但生活就是感觉缺点什么。

  版本四

  一个小男孩,八岁时候就在想,“人类什么时候能移民太空。”

  在二十岁时,他逐渐明白,如果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三个条件:

  1、要有很多钱

  2、需要新能源技术

  3、需要掌握火箭发射

  首先,怎么赚钱呢?

  21岁他发现互联网是个巨大趋势,为此他做了移动支付,并卖掉公司。

  然后开始做新能源,收购了一家公司,叫特斯拉,后来又进入太阳能技术领域。

  很快,他开始进入火箭发射领域,成了一家公司,叫SpaceX。虽然一开始,对此一窍不通。

  你当然知道,这就是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更近几天,他的龙飞船将首次送宇航员去太空。

  人生百态,大致归类也无非四种:

  A、自我封闭的宅

  B、追求自我体验

  C、嵌入现实网络

  D、探索和改变世界

  你的人生,更趋向哪一种?

  哪一种人生版本,你认为更有人生「意义」?

  02

  一个用以分析人生方向的模型

  故事讲完,开始理性分析。

  我们可以把这四种状态,放到一个矩阵分析模型中。

  矩阵的x轴和y轴,分别是你人生更重要的两个方面:

  「网络连接」和「体验」。这样可以得到四个象限:

  A、自我封闭(低体验-低连接)

  如果一个人进了监狱,就是趋近于“零体验-零网络”的状态。

  不过,即便很多人身处舒适的环境,依旧生活在内心的“监狱”之中。

  比如刚刚说到的日本宅男真树。

  但实际上,很多职场人也都是这样。每天工作,接触就是身边一小撮人。每天朝九晚五,平时也不愿和人接触。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我封闭的时候,比如你工作疲倦,就想回家,什么都不干,或者刷一些“低体验感”(待会解释)的视频。

  心理学上,这叫“退行”(Regression),是指我们遭遇外部挫折,想退回到生命原初封闭状态(在子宫里蜷缩状态)。

  这类型的人,很可能大半年都不发条朋友圈。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可发的”。

  B、追求体验(高体验-低连接)

  像凯文·凯利这样的人生经历,通常让人无比羡慕。

  追求真正旅行,户外或极限运动,体验美食,阅读不同类型书,掌握新事物的能力超强…

  身边的人也许觉得他们有点我行我素,但在更多人眼里,他们想干嘛就干嘛,活出了生命的自我。

  但什么是「高体验」呢?

  刚刚说到“低体验感”,什么又是低体验呢?

  用神经科学家的解释:

  所谓「高体验」,是指接触信息量大,且一定程度能改变你的模型。

  ·去旅行很多国家,每天接触完全不同信息,不断刷新你对世界的感知模型和认知模型。

  ·看马尔克斯的小说,读康德的《批判性思维》,这些书籍信息含量等很大,看完能刷新你的三观。

  所谓「低体验」,是指接触信息量小,且几乎无法改变你的模型。

  ·整天在家刷国产烂剧,几乎就是熟悉套路(新信息量小),对你审美没有任何提高(模型没有改变)

  ·天天干同样的工作,每天接触的人、事、物几乎一样(新信息量小),对工作能力没有什么提升(模型没有改变)

  这类人朋友圈往往都很精彩,自我就自我点吧:

  “反正老娘活成什么样子,你们这群Low B看不懂。”

  C、嵌入网络(低体验-高连接)

  网络是人际关系构成的,一般有家庭网络、学校网络、社会网络、商业网络。

  很多人都被牢牢嵌入到网络中,就像蜘蛛始终需要一张网来支撑它的重量一样。

  习惯把自己嵌入网络的人,常常会获得越来越离「自我」更远,还是越来越成为某种「角色」:

  一个尽职尽力的爸爸、一个勤勤恳恳的员工、一个好领导。

  角色,往往自我暗示“我应该”做什么,而往往忽略“我想要”什么。

  很多电视剧中,C类人有时候,常常在梦里惊醒——原来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但是没有办法啊,为了挣钱,我们必须嵌入网络连接,从而牺牲体验。

  打开他们的朋友圈,你会看到几乎满屏企业推广链接。

  甚至很多人,连自己的头像,都是公司LOGO…

  D、改变世界(高体验-高连接)

  这样的人太少了,真正想改变世界,且一步一步付诸行动的人。

  厉害的创业者都在这个区间,是一群真正探索并能改变世界的人。

  稍微细分一下,D区间的人,大致分为两种:

  1、拓展人类边界的人

  像埃隆·马斯克这样,把人类生存边界,从地球扩展到太阳系内。

  也可以是爱因斯坦,把物理学的边界大大拓宽。

  2、改变网络连接方式的人

  比如马克·扎克伯格,成了的Facebook极大程度改变了人类连接方式。

  一个山区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互联网上邀约社会各地人和贫困山区孩子接触,这也改变了当地网络结构,从而改变孩子命运。

  03

  每当我找到人生的意义,后来发现还不如好好挣钱

  刚刚这个模型有什么用?

  它的核心是帮你看清楚现在的人生阶段,以及未来应该去的人生阶段。

  然后。我常常说,“混吃等死的工作没有「意义」”,“做什么什么事情很有「意义」”,

  那什么是「意义」?什么才算是找到了人生「意义」?

  开门见山说,我们误以为的方式:

  是站在A或者C的角度,认为B或D就是“有意义”。

  为什么我们误以为:

  因为A类人活得像行尸走肉,而C类的人生没有活出自我。

  B类D类这种能够活出「自我」的人,看上去更稀缺。

  但稀缺只是一种错觉,很多人所谓要到处旅行,仅仅只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

  真正的答案:

  意义(Meaning),其实更应该是指「意义系统」。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1、你在边界之外探索时,所确定的「意义点」。

  2、你能够围绕意义点,不断努力向外扩展整个边界,形成一整套系统。

  比如“移民火星”,听上去是一个不着边际的领域。

  所以埃隆·马斯克一开始就设定一个伟大意义:把100百万人送上火星居住。

  围绕这个点,至少就有

  Step1:如何把人送到火星上

  Step2:这些人如何居住下来

  而Step1,更大制约因素就是,钱!

  因为按目前行业属性,把每个宇航员送上火星的成本至少需要100亿美元,这太贵了。

  马斯克通过计算,应该把这个成本降低到50万美元/人。

  这可是原价的1/20000,太夸张了,怎么做到?

  火箭必须回收,火箭动力必须用新能源。

  于是马斯克开始了一系列,包括特斯拉,Soar City,SpaceX等骚操作。

  围绕一个意义点,打造一整套系统,酷不酷。

  这从这几张图你就看得更清楚:

  A类人的生命面积很小;

  B类人追求生命的高度,或深度;

  而C类人追求生命的宽度。

  而真正的「意义」,则是扩大生命的更大面积。

  所以,为什么我说“每当我找到人生的意义,后来发现还不如好好挣钱”。

  什么是挣钱?

  挣钱就是把自己嵌入网络,并持续提供价值。

  游历世界8年的凯文·凯利,更后也是用自己不同的体验去观察世界,提供大家一种视角。这也是从B→C的连接方式。

  而很多人所谓的意义——如果只是想放下网络去追求一段时间高体验的逃避,其实都是扯淡。

  而且说个不好听的,达到高网络连接很容易,真正达到高体验却很难:

  摄影、写作、绘画、读书、思考世界、旅行,哪一样不需要你脱几层皮才能稍微入门。

  别想那么多,好好挣钱吧。

  04

  后面的话

  我曾经一直是C类人,在大公司做数据分析,完完整整嵌入网络中。

  后来开始写作,算是打开了追求高体验的大门。

  而一开始,我常常和读者深聊,知道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心理历程,职场近况。

  这个过程能从一个剖面,看到社会不同层级伙伴状态。

  但是这个高连接的过程,后来却越来越少。

  更近也在反思自己的问题,作为一个作者,核心就是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从而给网络中的各位给予参考。

  所以我更想,好好和大家连接。

  至于形式:

  · 下个月可能会开启超脑的思考集中营,每个人每周来思考两个问题,我帮你看看思路对不对。

  · 你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我收集到数据库。你知道我是做分析的,我可以多维分析,然后写成文章。

  · 甚至,下半年开始,我可能会去很多城市,就去你家住两天,完完整整体验每个人不同生活,工作,听一听每个人故事。

  我也是摄影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拍你的生活。

  这个过程会大量找到B类和D类人,再和很多C类人拓展生命面积。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据。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