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维度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更光荣、劳动更崇高、劳动更伟大、劳动更美丽的道理”。对高校来说,要充分认识劳动所具有的培德、增智、强体、育美等多维价值,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培养大学生高尚品德

  劳动不但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道德关系。劳动的价值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更是创造精神财富的途径和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社会的进步性和道德进步,取决于组成这个社会的人们如何对待劳动,把劳动看作什么——仅仅是获取物质福利的手段,还是有充分价值和丰富内容而又有趣的精神生活的条件。”人们通过劳动,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一些大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开始,长期脱离劳动,养尊处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思想意识上崇尚功利主义和不劳而获,鄙视劳动和劳动者,不珍惜劳动成果。为此,高校必须强化大学生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让大学生在辛勤劳动中拜劳动人民为师,从劳动创造中体会到劳动者的伟大、光荣,真正树立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道德观念,培养诚实劳动的道德品质。

  增长大学生知识才干

  劳动推动人类的进化,劳动开化了人的大脑,使人更为聪明和有智慧。在现代社会,劳动与知识、技能紧密相关。劳动既是一种知识,又是一门技能。大学生正值长知识、长才干的青春期,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推动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智力建构。为此,高校要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其他课程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高校还要结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积极组织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积累职业经验,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强健大学生身体素质

  劳动是生命存在的标志。人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实践,改造自然界,同时改造人类社会和人自身,使劳动者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强调良好身体素质在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此,高校要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大学生开展集体劳动、勤工俭学、社会生产实践等活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磨练大学生坚韧意志和毅力,为更好地为搞好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涵育大学生审美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在劳动中有一种比获得满足物质需要的资料更重要的东西,即精神创造及自身才能和天资的发挥,只有在那时候,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源泉。”美国心理学家雷米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快乐美好时光并不是他清闲和无所事事的时候,而是在他进行艰苦创业和忙碌工作的时候。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人在回忆他的人生经历时,更刻骨铭心、更值得回忆和留恋的是他艰苦创业和奋斗的日子。曾多次强调指出,“劳动更光荣、劳动更崇高、劳动更伟大、劳动更美丽”,要坚持“用劳动创造美丽人生,用奋斗谱写幸福乐章”,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对新时代大学生来说,在学校参加校内外劳动实践,是一种美的享受和快乐体验:通过参加校内集体劳动,换来干净、整洁的宿舍卫生和优美的校园环境;通过参加校外生产劳动,收获劳动成果,换来社会的文明和谐;通过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和社会,换来自己的身心愉悦和情感满足。(作者 肖湘愚 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湘愚

编辑:彭佩

判断是否开启评论,只有开启评论的才可以点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